close
病理切片下,胃黏膜腺體中的幽門螺旋桿菌,李宥徵醫師提醒,該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,呼籲民眾如有不適症狀,應盡早就醫、及早治療。(李宥徵醫師提供)
病理切片下,胃黏膜腺體中的幽門螺旋桿菌,李宥徵醫師提醒,該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,呼籲民眾如有不適症狀,應盡早就醫、及早治療。(李宥徵醫師提供)

記者彭新茹∕新竹報導

一名四十多歲男性,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,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胃腸肝膽科門診看診,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,發現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,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,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。病人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,不僅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,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。

新竹臺大分院病理部李宥徵醫師表示,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,根據近年研究,臺灣約有三成左右的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。在臨床上,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(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)的最常見病因,但僅有約一成感染者會進展至消化性潰瘍,而多數感染者則是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,這時就須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。

李宥徵醫師提醒民眾,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,病人在持續發炎反應下,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,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,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,久了之後,可能變成癌前病變,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。


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4%B8%8A%E8%85%B9%E7%97%9B%E6%95%B8%E6%9C%88-%E7%AB%9F%E6%9F%93%E5%B9%BD%







離婚證人

台北離婚證人







遺囑見證人結婚證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m3puskari64 的頭像
    um3puskari64

    玉不琢,不成器

    um3puskari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